杨舜
王思幸
日期: 2024-04-09
日期: 2023-01-10
日期: 2023-01-10
日期: 2022-07-05
日期: 2025-05-16
日期: 2025-03-31
持续激活产业发展“三大引擎”,推动“百千万工程”三年初见成效 清远改革当潮立 城乡融合日日新
清远是一座具有改革精神的城市,这里曾以敢为人先的“清远经验”书写中国工业改革传奇,如今在“百千万工程”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,清远再次挺立潮头,以改革破题开路,交出一份厚重答卷:
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加速崛起,超500家企业在此扎根,助推清远产业转移主平台连续两年省考夺魁;重点项目清远长隆度假区开园,千亿级生态文旅格局加速成型;连续5年在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居粤北片区第1位;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广东省“北部生态发展区”首位……
市委书记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昭举强调,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,认真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推进会精神,持续激活清远产业发展“三大引擎”,夯实“百千万工程”产业支撑,壮大县域经济实力,奋力实现“百千万工程”三年初见成效目标。
产业脉动:
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
承接产业转移综合排名全省第一
在清远,一个个重点产业项目马力全开,成为县镇村经济发展的新鲜血液。
走进清城区工业重镇源潭,广东雄星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热火朝天,一卷卷PVC环保薄膜从自动化生产线产出,产品销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落户清远以来,该公司在自身发展的同时,盘活周边地块近520亩,并引入豪派智能科技、昱邦科技等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,去年又增资2亿元扩建新项目,将推动产值突破30亿元,新增税收1亿元,新增就业岗位1500个。
在清新区禾云镇,胜龙牛业集团的牧场近日迎来第一批牛,该公司正在加快构建肉牛全产业链数字化产业园,总投资20亿元的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,预计年产值超100亿元,年税收不低于1亿元。
在这些生机勃勃的产业图景背后,涌动着清远产业的深刻变革。
在深入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过程中,清远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,推动产业转移并非被动承接,而是瞄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目标,主动大抓招商、大抓园区、大抓项目,实现转移产业项目在清远集群化特色化发展。
作为全省5个重点支持建设的主平台之一,清远主平台依托“近、大、好”比较优势,以广清一体化为抓手,致力于打造全省产业转移的示范标杆。全市已布局十大产业转移园区,实现省级产业园县域全覆盖。2024年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累计引进项目772个,计划总投资超2000亿元。广清还携手推动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,为全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探索有效路径。
抓项目就是抓发展,谋项目就是谋未来。清远创新服务机制,建立“早餐会+夜班车+推进会”调度机制,统筹省级技改、产业共建等资金1.6亿元投入主平台建设,活用1.1亿元省级奖励资金强化基础设施。去年,位于全市8个县(市、区)的省级产业园持续加快工业项目推进,累计签约工业项目225个,动工项目128个,投产项目108个。
围绕招商这一重头戏,清远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率队赴深圳、广州等经济重镇以及江浙一带开展精准对接;推动驻点招商常态化,聚焦重点产业实施链式招商;全省首创招商推介擂台赛,打破政府主导传统,广泛动员全民参与……去年全年新引进投资额超2000万元项目425个,总投资额达695.7亿元。
在服务广东“经济大省挑大梁”大局中,清远奋力走在前列:继2024年在全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工作评价排位第1后,今年一季度新签约项目83个,总投资247.36亿元,承接产业转移项目数全省第一,成为了全市经济增长的“主引擎”和粤北地区振兴发展的“强支撑”。
文旅井喷:
大湾区后花园魅力绽放
上半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
今年以来,随着清远长隆度假区开园,“百千万工程”描绘的文旅融合图景在清远加速实现。
在清城区龙塘镇银盏社区,一栋闲置农房在今年4月变身为一家既保留传统柴火灶和农家旧舍,又引入咖啡工坊、庭院绿植的精品民宿,正式开业后,周末和节假日一房难求。
近千名香港旅客今年3月乘坐从香港西九龙站直达清远站的旅游专列,开启为期三天的旅游行程。高铁专列团在香港推出不足两个星期已经报满名额,可谓一票难求。
“清远一年四季从赏花、漂流到温泉等都有着不同的旅游品牌,清远鸡等美食在香港更是具有知名度,在清远长隆开园试营业之后,清远旅游在香港更受欢迎了。”香港导游黄先生说。
作为“大湾区后花园”,清远旅游产业发展的势头良好,全市共有开放接待旅游景点130多个、4A级以上景区20个,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15个,省级乡村民宿示范镇3个、示范点5个,培育特色乡村民宿产业集群。
2024年在省文旅厅组织评选的等级乡村酒店(民宿)工作中,清远被评选出1家金品级乡村酒店和5家银品级乡村酒店,3家金宿级乡村民宿和8家银宿级乡村民宿,酒店、民宿总数量和金宿级民宿数量,均在全省排名第二。
作为“百千万工程”的重点项目,清远长隆的开放运营,为清远旅游业提供了强大引擎和增长点。围绕清远长隆龙头,清远加大规划布局,统筹推进北江生态(文化旅游)经济带、岭南民族特色高质量发展(文旅)廊道、湾区北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建设,加快“清新—清城南”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建设,提出到2026年全市年接待游客人数力争达到3000万人次,年旅游收入力争达到300亿元。
随着古龙峡、连州地下河、熹乐谷等景区加快提质增效,清远长隆度假区、和秧合社开园营业,南部片区“清远长隆”+“北江生态”、北部片区“国家公园”+“壮瑶风情”的生态文旅产业格局正加快形成。
今年上半年,清远文旅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,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177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99.23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23.6%和26.13%。其中,入境游客量及收入同比飙升122.5%和118.7%。清远旅游以“井喷”之势,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。
城乡焕新:
面子更新里子更实
荣膺全国文明城市
在清远城市里,从绿荫大道的绵延诗意到口袋公园的“方寸之美”,再到网红花道的崛起……绿美生态触手可及。
深入北部乡村,闲置农房变身精品民宿、土地资源重焕生机,曾闲置荒芜的村落变身网红打卡地,乡村蝶变深入人心。
聚焦风貌提升、农村土地资源盘活、生产生活空间优化,近年来,清远坚持点线面一体推进,建设与运营并重,全力推动城乡风貌实现从“颜值”到“品质”的双重跃升。
清远坚持规划先行,扎实推进城乡规划“一张图”、城乡建设“一盘棋”,在全省率先出台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带总体规划,承接5个省级镇村国土空间集成规划试点,已建成镇村同建同治同美的乡村振兴示范带27条,辐射带动农户约92万人。
城乡面貌焕新,不仅有面子,也有里子。
在清新区失能老人李女士家中,护理员正用助浴机提供上门服务。“公建民营”模式让全市377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、126家长者饭堂织就幸福网络。这是清远筑牢公共服务“里子”的缩影。
在农村,乡村产业兴旺是根基。清远着力打造五大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,清远鸡、西牛麻竹笋产值率先破百亿,携手英德红茶、清远丝苗米、连州菜心,综合年产值超400亿元,三年翻番,带动60万农户增收,其中全市麻竹种植面积近百万亩,绿了青山,富了农民。
自深入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以来,清远以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为核心抓手,持续推动教育、医疗、交通等民生领域提质升级,加速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。
除了养老服务越来越周全,教育扩容成效也逐渐凸显。2024年,新改扩建学校28所,新增公办学位1.65万个;引进广大附中等优质教育资源,17所高校与县区结对实施127个帮扶项目。医疗方面,县域医共体实现全域“紧密型”覆盖,引进省妇幼等大湾区名院共建42家医疗机构,钟南山院士团队“先导计划”惠及群众13.5万人。
今年5月23日,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,清远市被授予“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”称号,与此同时,英德市、佛冈县也荣获“全国县级文明城市”称号,入选城市数量居全省第一。这是清远聚焦新型城镇化,着力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的成效之一。
如今,在广清之间,广清城际北延线通车、南延线年内完工,永清广高铁启动前期工作,清远融入“轨道上的大湾区”,让省职教城的青春活力、清远的绿水青山与广州的都市繁华紧密相连。
同时,清远建成“六纵四横二联”高速网,总里程全省第二,农村公路达1.7万公里,大湾区半小时生活圈加速成型。周末在清远度假的广州游客谢女士轻抿热茶感叹:“这才是向往的生活。”
采写:记者 朱文华
来源:清远日报